2014年我與輝誠一同受邀,去南京分享教育理念,輝誠與我初次相見,彼此有一段深刻互動。
輝誠常說自己的客套,以及當時暗暗較勁兒,亦常提及他過往的姿態,帶著浮誇驕傲與自大,他一路轉變的成長歷程,對比我當年的「自然溫暖」,還有我帶給他的影響,有著戲劇性的對比效果。眾人經常捧腹大笑,可見輝誠的坦然、幽默與善於覺察。
然而,我從未覺得他姿態欠妥,反而聽出他背後的聲音:對我的欣賞與看重。輝誠是這樣的人。
在我眼中的輝誠:溫暖、幽默、真誠、付出,為理想一往無前,極度保護他看重的人與理想。
他開始在學思達領域,導入薩提爾模式,讓實施學思達的教師,一一學習師生對話,並且逐年逐步深化,將個人覺察與成長、師生對話與班級經營,納入學思達教師基本配備。
他的影響所及甚大,讓師生對話有了脈絡,不再只是空泛的概念,並且請教師擴大影響力,擴散成為一門課程,更運用學思達組織力量,啟動學思達教師的能力,擴散成教師、家長與學生的課程。
他更積極運用於自身,深化自我覺察的能力,運用於家庭之間互動,並經常與我討論,或者興奮與我分享,他在薩提爾模式的洞見。
我多次看見有教師分享,上過輝誠課程的感動,以及上過課程的改變,曾有老師聽不懂我的課程,但在輝誠課程得到啟發。輝誠在這個領域的能力,遠遠超過我所擁有的部分,早已更精緻化與超前,創造出個人的洞見。這歸因於他的勤學,還有他不斷討論與嘗試,我對他非常欣賞與讚嘆。
父母的互動與語言
在寫這篇序之前,我回顧與輝誠的歷程,以及我對輝誠的印象,乃因本書多次提及我的名字,趁寫序之便補充資訊。
《家庭裡的對話練習》是一本重要的教養書,書中涵蓋了豐富的面貌,將教養的視野擴大了。
輝誠以薩提爾模式為基礎,以自我為開端,覺察自己的姿態、情緒與期待,與自己有更深的連結,再透過好奇、表達與討論,展現父子互動語言,呈現各種不同面貌,足供父母各種面向的對話。
因為家庭裡的互動,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。
西方社會學家研究,父母回應孩子的語言,說話的單詞數量,都可能影響孩子發展;父母回應孩子的次數,是否足夠多、足夠專注,影響孩子人格的發展;父母回應的語言內容,以及回應的態度,亦影響孩子的成長。
因為父母的互動與語言,影響孩子的腦神經發育。
父母多付出時間,與孩子高品質對話,對孩子有莫大好處。
至於父母該怎麼談、該談些什麼呢?《家庭裡的對話練習》包羅了情意對話、知性對話、愛的對話、處理爭執的對話、生活上的對話、看似隨興卻深刻的對話……,輝誠做了非常豐富的示範。
好奇與討論
《家庭裡的對話練習》大多篇章皆從日常生活切入,卻在深刻處開展,帶入價值感、意義感,也帶入哲學與思辨。比如與孩子談閱讀、書寫、成績、輸贏、獎懲與失落,延伸出許多知性對話,有助於孩子內在豐盛,也助於培養良好的習慣。
這些對話的呈現,我認為非常重要。
因為這些議題生活化,但是卻少人完整呈現。孩子在成長期間,經常會遇到功課問題,遇到輸贏、成敗與獎懲的問題,一般常見父母說理,少問孩子吸收了沒有?亦不了解孩子的內在,父母的語言偏向說理,或者不知對話如何展開?輝誠的對話帶來了示範,各位讀者不妨思索,拆解輝誠的對話方式:
輝誠如何起頭話題?這樣的起頭,在家庭裡是否常見?
如何在關鍵處好奇?你若回應的話,通常會是好奇嗎?若是好奇的話,你的好奇與輝誠有何差別?
好奇什麼樣的問題?你好奇的點與輝誠的,是否有本質上的差異?
輝誠並非都不表達,他的表達與說理,會進行到一個段落,再進行說理或者建議。你會如何表達與說理,或者繼續好奇下去?
書中除了生活的對話,也有面對孩子犯錯、意外與爭執,輝誠以對話進行教養,亦是夾雜著好奇與表達。好奇孩子為何如此?以回溯的方式,好奇孩子的過往,表達觀點、規則、期待與愛的連結,輝誠將對話詳細羅列,都適合讀者深度探索與思索。
分享、體驗與表達
輝誠在書中呈現教養,與孩子分享自己糗事,也與讀者分享對話不順之處,輝誠皆未視之為失敗,反而以全貌、幽默的眼光看待。我視為美好的示範,這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。
書中提及「體驗」一詞,通俗的說法就是「感覺」。
薩提爾模式特別強調體驗。將體驗抽出來談,在教養的議題中,就是當父母說話、行動、管教,或者安慰孩子時,孩子是否能感到被愛?能否感到有價值?能否感到被接納?這是人類成長的基礎,薩提爾稱之為「連結渴望」。
以好奇的方式進入對話,較能讓孩子有發語權、讓大人了解孩子、讓孩子情緒流動,也讓孩子感到被尊重,這是教養的重要環節。
另一個重要的元素,就是表達內心深刻的部分,讓孩子透過大人表達,感到自己被愛著,感到自己這麼有價值,感到被無條件接納,孩子內在就擁有更多能量,帶在生命中一輩子,成為面對世界的勇氣。
輝誠將愛的語言表達,不只表達對小嚕的愛,也透過提問讓小嚕表達,「爸比曾經做過哪些事,你感覺爸比很愛你?」
這些對話在家庭中,不僅是愛的流動,也是愛的示範,讓孩子學習表達,也學習接收、接納、思考與體驗愛的本質。
教養書的豐富呈現
市面上教養書甚多,都有值得學習之處,但輝誠的教養書,呈現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,卻不特別標舉任何概念,逕自帶出教養的面貌,相當豐盛且容易理解。
輝誠是個努力的學習者,也是大器謙虛的學者。
他學習薩提爾模式,經常羅列問題提問,我記得他提出諸多狀況,問我如何應對說話?
心得,亦常興奮來電分享,更常公開對我的稱讚,大規模推廣對話脈絡,我只有滿滿的感動。
他是一個中文博士,是學思達創辦人,是觸角多元的創作者,卻如此豐盛且投入,讓薩提爾模式進入生命。我認為他是一個典範,這本書正如他一樣,也會是一個豐盛的典範。